能源装备出海配上政策“指南针”

阅读:发布时间:2016-07-21

通过政策来鼓励能源装备走出国门,扩展海外市场,这样对于能源装备的需求将得到大幅增长,产能过剩也将得到缓解。

    近日,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2020年前,围绕推动能源革命体工作部署,突破一批能源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发展的关键技术装备,并开展示范应用。同时,推动各类能源装备优势产能走出去,支持海外投资并购。

    为保障能源装备能更好地走出国门,《方案》指出要健全机制促进国际合作。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健全能源装备国际合作服务工作机制。引导能源企业、装备制造企业抱团出海,防止国内企业同质化恶性竞争。推动能源装备制造业从单纯技术引进向人才引进、对外并购、合作研发转变,支持引进能源发展亟须的技术和高端人才。研究利用产业基金、国有资本收益等方式,推动各类能源装备优势产能走出去,支持海外投资并购。

    “走出去”已成必然

    从目前来看,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系统性、结构性、深层次的问题,各行各业都难以规避,能源装备领域也不例外。通过政策来鼓励能源装备走出国门,扩展海外市场,这样对于能源装备的需求将得到大幅增长,产能过剩也将得到缓解。

    事实上,能源装备制造业是企业“走出去”的“金字招牌”。在过去几年里,几乎每一次领导人出访,都会伴随着核电等高端装备“出海”的。以核电等为代表的能源装备制造业质优价廉的优势已经赢得国际认可,成为制造的新“名片”。

    数据显示,2014年装备制造业出口额达2.1万亿元,占全部产品出口收入的17%,电力、通信、石化、航空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呈快速增长势头。尤其是以高铁为代表的铁路装备已出口到80多个和地区,2014年铁路机车出口额约4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

    “从一系列鼓励和扶植的政策来看,对于能源装备"走出去"非常重视。推动装备"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经济发展到的必然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经济发展,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提升国际形象的重大机遇。”中圣清洁能源投资(江苏)有限公司大区经理陈海对《产经》记者指出。

    “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钢铁、水泥等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严重。此时,能源装备行业在国外市场的扩张,是应对经济放缓经济结构调整新举措的一部分。”金银岛信息中心能源部高级经理李凤莲告诉《产经》记者。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方案》提出要推动各类能源装备优势产能走出去,支持海外投资并购。此举可以加快煤炭、电力、新能源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煤炭装备、新能源装备、电工电气等技术装备出口。     

    此外,与能源基础设施相关的燃煤、燃气设备出口,工程基建需求将在国际市场放大。预计发电机厂商、电网设备厂商都将获得大量订单。

    “出海”并非一帆风顺

    虽然一些能源装备企业海外市场开拓已有很多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走出去”时仍然会遇到各种问题。

    “一些市场就是不愿意使用的设备,我们企业很努力地去做公关,但是在当地政府层面突破的难度很大。”一位能源领域人士说道。

    有业内人士指出,的一些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虽然已经在东南亚、拉美以及非洲等地有较好的市场,但相关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仍面临难题,由于缺乏对当地法律、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的深入了解,企业在与当地的沟通中屡屡碰壁。

    “企业在拓展海外业务时,一定要做好功课,要做好宣传。要依托国内有关方面设立的海外办事机构,与外贸代理合作,通过参加海外展会,或者通过各种渠道直接联系或拜访海外相关企业,经常性组织各团队参加海外项目展会、产品推介会。组建营销团队,增大海外宣传力度,以此来扩大其企业海外度。”能建华东装备镇江设备公司项目经理聂光辉对《产经》记者指出。

    陈海表示,要重视海外市场的建设。就是度,是一种无形资产,“走出去”不是简单地转移落后产能,而是输出的装备与技术,包括节能环保型技术装备,赢得当地企业信任和支持。

    对此,有分析认为,能源装备要“走出去”,必须有高度的政治和经济敏感性,对一些地区、一些的政策从体上准确把握,对其变化性要有预见,决策时慎之又慎,从而避免决策失误,利益受损。在政治方面,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政治动荡、政局不稳的地区和,因为很有可能千辛万苦得来的项目,竹篮子打水,血本无归;在经济方面,要避开金融危机可能发生的地区和,如果操作不慎,有可能深陷其中,使和企业受到严重影响。

    技术仍待突破

    拓展海外市场,除了要对当地经济环境进行深入了解外,自身的也要过硬。这就需要核心技术的支持,而我国产品的技术问题历来被海外市场所诟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此次《方案》将“技术攻关”作为了重要落点。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这份长达73页的方案中,“技术攻关”出现了140次之多。

    鉴于目前我国能源技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方案》提出,组织推动关键能源装备的技术攻关、试 验示范和推广应用。重点突出能源安全保障急需和有效推动能源革命的关键装备,进一步培育和提高能源装备创新能力,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

    聂光辉指出,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面临能源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挑战,创新能力较弱、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传统产品产能相对过剩和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不足共存等矛盾仍然突出,急须转型升级。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认为,要提升我国能源装备行业的技术,提高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就需要高效利用中央资金支持重大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技术攻关,突破技术难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速度。研究利用专项建设基金、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关键装备技术攻关、产业化和制造条件升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能源企业以制造生产为主,技术创新力度不够,产品工艺加工水平、材料性能方面与国际水平具有一定差距。技术发明国际影响力较弱,发明追随性居多。高精尖人才不足,研发投入不够。要弥补与国外企业之间的科研投入差距,就一定要重视"科研产业化",重视对科研的投入。”李凤莲说道。

    人才建设亟待加强

    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之外,能源装备行业在海外发展时还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人才的不足。

    “懂技术的不懂当地文化,了解当地文化的却玩不了技术。”一位企业负责人调侃道。

    聂光辉指出,现在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已经制约了能源装备企业的海外发展。培养一支能适应“走出去”战略的高科技人才团队,有针对性地挑选培养一批海外项目技术人才,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外语能力。同时还要熟悉海外市场和国际经贸规则,了解国际项目管理模式,这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陈海认为,人才建设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随着能源装备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装备产业出现了人才短缺的情况。因此,解决制约能源装备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弥补人才缺失这一短板。需要重点培养科技创人才,努力加快能源装备行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还要逐步加大对跨国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训,这就要坚持政府扶持和企业自我培育相结合。为我国能源装备业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上一篇:政策不断向环保领域“发力” ...
下一篇: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势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