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通水以来生态效益显著

阅读:发布时间:2020-10-20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改变了广大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平原的供水格局,使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为解决华北地下水采问题提供了重要水源,对修复生态环境、促进沿线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工程全面通水以来,中线工程输送的南水已占北京城区日供水量的75%,有效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紧张局面,也使密云水库得以休养生息,水库蓄水量持续攀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进入密云水库的南水北调水累计过5亿立方米。目前,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23亿立方米,水库水位过147米。

  中线工程自2017年9月起,连续4年通过沿线退水闸先后向北方47条河道开展了生态补水。截至今年8月28日,生态补水量累计已47亿立方米,其北地区回补27亿立方米。东线一期工程通过干线工程引南水向南四湖、东平湖补水3.74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工程在推动整个受水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使沿线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工程沿线城市的河湖湿地以及白洋淀水面明显扩大,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非常明显。北京密云水库蓄水量自2000年以来首次突破26亿立方米。向白洋淀补水约2.5亿立方米,河北省12条天然河道得以阶段性恢复,工程沿线的河湖重现生机。河北石家庄的滹沱河曾一度断流,南水北调工程让它再一次恢复了生机。“以前河里全是垃圾。近两年有了水,现在能看见小鱼小虾了,野鸭子也来了,老人和小孩都喜欢到这里玩。”滹沱河周边的群众高兴地说。

  南水北调工程使水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改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受水区域河湖水量明显增加,生物种群数量和多样性恢复明显,极大地改善了沿线部分河流、湖泊的生态环境。据相关数据显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在南四湖栖息的鸟类达到200种,数量约有15万余只,绝迹多年的小银鱼、毛刀鱼等再次出现。还在南四湖白马河发现了素有“水中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秋沙鸭、黑鹳等珍稀鸟类也相继出现在河北省兴隆县水域。

  南水北调使河湖水量明显增加,使地下水水位明显回升。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来,通过水资源置换、压采地下水等措施,沿线受水区地下水水位明显回升。深层地下水水位由降转升,极大地促进了地下水水源的休养生息。北京、天津、江苏、河北等区域地下水水位均显著回升。在密云水库工作了20年的王荣臣对南水北调水进京后水库的新变化表示道:“2014年以前,密云水库处于低水位运行,水面可以看到十几个岛屿。而现在,水库只能看到两三个岛屿,其余都淹没在水面以下了。”

  随着后续工程的不断推进,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效益将进一步扩大与显现。

  来源:水利网站 2020年9月24日

上一篇:水利行业标准全面免费公开
下一篇:新街农田灌溉泵站全部装上用水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