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六次订购宏展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
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共建的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大学。1920年,中东铁路管理局为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创办了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即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学校成为近代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新成立后,学校成为学前苏联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大学,此后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直得到的重点建设。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经过9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居于国内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多学科、开放式、研究型的重点大学。
学校坐落在北方冰城哈尔滨市,同时在威海市和深圳市分别设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人才,以追求的创新精神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学校以适应需要、服务建设为己任,形成了以航天特色为主,拓宽通用性为准则,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9个门类。学校现有一级学科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具有21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点8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8个,81个本科;有重点实验室8个,工程研究中心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3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和微电子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1个。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的历史传统,拥有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近5900人,其中科学士、工程士25人(其中2人为两士);长江学者38人,杰出青年基金奖23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近900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人员1600余人。同时,哈工大还广纳海内外贤才,聘请境外兼职博导、合约外国和海外留学人员来校工作,他们中80%的海外留学人员是在美、俄、英、法、德、日等的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高的学术水平。
学校目前在校的全日制学生41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500余人,博士研究生4500余人,本科生25000余人。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科学园、实验中心、体育馆(场)、活动中心、游泳馆等各类设施齐全,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生活、开展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条件。
多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立足航天,服务,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不断主动承接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科研实力始终位居高校前列。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攻克了大型地面太空模拟装置、返回舱焊接的变形矫形、三轴仿真实验转台、容错数管计算机、故障诊断系统等多项技术难关。2004年,学校发射了我国颗由高校研制的小卫星“试验卫星一号”,多项技术属国内,达到国际水平;2008年,学校再次抓研制并发射“试验卫星三号”,创下了国内高校两度研发小卫星、连战连捷的纪录。2006年,学校荣获了体现我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的一个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哈工大坚持个性化培养与柔性化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培养造就了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创人才。学校充分发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典型个人和集体,成为高校中特色鲜明的一面旗帜。建校90年来,近20万学子从这里走向各条战线。他们中既有和,也有的将军,既有科技领域的骨干,也有的企业家。他们在各行各业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九秩风雨,岁月如歌,回首哈工大的发展历程,她的每一轮进步跨越、每一次腾飞奋进,无不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她将继续与时代脉搏共振、与祖国发展同行,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懈努力,向综合型、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大学的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