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染色需依赖配色这一环节把染料的品种、数量与产品的色深联系起来。长期以来 均由专门的配色人员担任这一工作,即先凭经验估算染色处方,打小样,目测核样,然后逐次逼近, 直到同标样相比,目测色差按灰卡达 4 级以上为止。这一过程工作量大、费时、费料、还受配色人员的心理、生理因素变化的影响 配色重现性差。随着新染料、染料助剂的不断涌现,纤维原料的变化,流行色周期的渐趋缩短,人造光源日益丰富,再加上产品的多品种、小批量,使配色问题变得非常复杂。如果继续依赖经验 无疑很难适应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为此,人们希望能有仪器协助配色。随色度学、测色仪和计算机的发展,使这一愿望逐步实现。计算机配色适应当前纺织品市场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可以在较短时间里找到经济的染色处方,打样次数少,节省了人力,缩短了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计算机配色可降低染色料的消耗 减少常用染料和助剂的种类,减少库存。它使用数据储存颜色信息,具有不褪色,便于查找等优点,有助于提高印染厂的管理和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正由于上述原因,使得计算机配色的研究方兴未艾。
对于任何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颜色特性可用三刺激值X,Y,Z来表示。三刺激值是国际照明委员会(CIB)表色系统使色 定量化的基础是色度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先测得物体的分光反射率曲线(或透光率曲线),然后再通过一系列计算得出X,Y,Z的值,固体表面色的三刺激值X,Y,Z由下式求得:
常用的标准照D65明体为标准照明体和标准照明体和标准C照明体为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通常分2°和 10°视场2组数据。
颜色的其它性质如色差、色深度、白度、荧光度等都可由三刺激值导出。两个物体之间的色差ED对于颜色控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量。由于对色的感觉因人而异,因而色差的定量具有与色定量相同的重要性。CIE XYZ颜色空间是不均匀的,表示色差时,必须把非均匀颜色空间转换成均匀颜色空间。由于变换方式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色差公式。纺织行业常用ANLAB色差式、CIELAB色差式及亨特式等。色差包括明度差△L、色相差△H、饱和度差△C三个方面。色差的单位为NBS,它与视觉、灰色样卡色牢度级数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由此通过测定色差可评定色牢度,分析各样品之间的差异等。
电脑配色大致分为色号归档检索,反射光谱匹配和三刺激值匹配三种方式。色号归档检索就是把以往生产的品种按色泽和处方存人电脑,接到新样品,测色后由电脑检索出所有色差小于数值的处方。它避免了工厂保存实样的麻烦。检索方式科学全面,但对许多新的色泽只能获得近似色。
反射光谱匹配是指产品的反射光谱能与标样的反射光谱匹配,这是完善的配色方式,又称无条件匹配。这种配色方式只有当染样和标样的颜色相同、纺织材料亦相同时才能办到,但这种情况在实际生产中却不多见。
三刺激值匹配是指尽管配色结果与标样的反射光谱并不相同,但只要它们的三刺激值相等,也就达到了一定条件下等色的效果。
YP 三度色彩空间色典
( 1) 色立体空间
YP 三度色彩空间色典的色立体空间由色彩的浓度、彩度、向度三属性所形成的圆柱空间(见图1)。色立体中间轴为浓度不同的标准灰 上端为理想白 浓度值0; 下端为理想黑 浓度值100。所以位置越低 浓度越大。每个色平面的浓度相同 色样离中间轴越远 彩度越高。色样与标准灰的连线和黄色与标准灰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称为向度 代表色样的色相角( 见图 2) 。
( 2) 色彩表示法
YP 三度色彩空间的色彩语言以浓度D、彩度C及向度H 表示(即D-C-H) 。浓度、彩度以两位数字表示;向度则以四位数字表示 前三位为整数位 后一位数为小数位 如24-09-060. 0 表示浓度 D= 24、彩度C= 9、向度H= 60.0。
图1-色彩的浓度、彩度、向度三属性形成的圆柱空间
图2-色样与标准灰的连线和黄色与标准灰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
( 3) 色典
YP 三度色彩空间色典又称汉风色典 主要用于混纺织物的配色。色典以等浓度的色相面排列为主 共24 页。每页色样的浓度相同 由十几个彩度不同的同心圆构成 中间为无彩度标准灰( C= 0) 依次以彩度差3向外递增。每圈的色样数由中间的一个以每圈增加6个向外增加 即每页中间为标准灰(C= 0) 圈彩度 C= 3 有6个色样 第二圈彩度 C= 6 有 12 个色样以此类推。色典共计18500个色样 每页间的浓度差为 2,由12到58依次增加。
电脑测配色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分光测色仪的基本组成是光源、光谱仪和传感器。其运作过程是 由分光测色仪的光源发射白光照射在样品上 样品表面产生反射光光谱仪分离 再由光电探测器探测后计算各波长的反射率。电脑配色系统 即以此反射率来计算色值或在三度色彩空间的坐标 进而运算配方或色差。
采用的、符合实际生产的测配色软件是用好电脑测配色系统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电脑配色软件,其配色和修色的准确率高、功能实用、全面。相反,配色的准确率低,基础数据工作量大的配色软件,将会使用户失去对电脑配的兴趣。通常,配色软件都采用Kbelka-Munk理论作为配色原理。
杭州彩谱科技的电脑配色系统包括电脑配色软件和配套使用的分光测色仪CS-600系列。其中电脑配色软件采用进口的配色软件,结合彩谱的CS-600系列分光测色仪使用,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测配色。
在印染生产中颜色的测定主要包括色差、白度、色深度及荧光度等的测定对色差和染色 牢度的评价,以往多采用 目测的方式,这就要求除了必须有适宜的环境、符合要求的光源外,还要求评级人员视力正常,且经过严格训练,具有丰富的辨色经验测色系统解决了这一问题用仪器代替人的眼睛来评价颜色之间的差异,用仪器测定试验前后样品的色差从而代替人的眼睛来判断染色样品。电脑测色系统操作简便,测色操作自始至终都自动进行,操作人员只要制好样品,输人指令即可。测色系统测色的精密度、准确度和快速性,都是人力所不及的。
使用电脑测配色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测试试样的选择和制备。精密的仪器辨认试样的灵敏度高,对试样制备的要求更为严格。所取试样必须对整个产品具有代表性,而确保这一点是无章可循的。
电脑测配色要求被测样品接近“理想试样”,即试样尺寸足够大,表面光滑、平整、各向均匀、不带荧光、不透光等,然而实际生产中很少有完全符合如此特性的试样,待测的试样往往由于组织规格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貌。因此,测色试样的表面性质以及在仪器上的安排均需要加以考虑,诸如试样折叠层数、方向、背景以及试样表面所受的压力等。
(2)色差公式的选择。虽然仪器侧 量色差具有重演性,但当色差公式与目光评定不密切时就出现了色差值未必相当于目测的差异这种不一致性完全归咎于色差公式的缺陷与仪器本身无关。
电脑测配色引进色度学和光学的理论,开发电子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将电脑应用到测配色中,具有速度快、试染次数少、提供处方多、减少人力成本、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是配色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