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米林隧道横洞气体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质量浓度/(mg/m3)体积分数/%限值CHx(以CH4计)234003305%[4]H2S855563×10-410mg/m3[5]NH3374493×10-420mg/m3[5]NOx(以NO2计)0052253×10-65mg/m3[5]SO2001449×10-75mg/m3[5]
注:H2S限值为高容许质量浓度,NH3,NO2和SO2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质量浓度。
由表1可见:气体含少量瓦斯,具体成分包括CHx,H2S,NH3,NOx,SO2等,其中CHx浓度高,体积分数为0.033%。各项气体浓度均低于限值,但H2S浓度接近限值,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3.1 成因分析
隧址区30 km范围内未发现煤系地层、油、气资源及有机质生气层[7],基本排除了有机成因的气体横向迁移到隧道的可能。涌气的隧道与主断裂带距离较远,与其分支关系紧密,说明隧道横洞内的气体为深部构造裂隙气,其成因应为无机成因。
经综合分析,米林隧道横洞围岩岩性(片麻岩)本身不具备生成可燃气体的条件,极有可能是岩体形成时期相对富集的气囊在后期构造活动时通过断裂带运移至本区的破碎岩体中。一旦钻孔穿透岩石层,易燃有害气体即从钻孔处释放出来。
3.2 涌气预测
截至2016年7月,与米林隧道地质构造背景相同的其他8座隧道中均未出现突涌气体现象。米林隧道横洞的气体仅出现在围岩相对完整地带。钻孔中初始气压为0.1 MPa,具有明显的衰减趋势,其气体浓度低、消散快、基本无补给,与常规煤系地层与油气地层的瓦斯隧道有着本质区别。因此,预测米林隧道横洞的气体将在短期内消散,但因气体中含有CHx,H2S等易燃易爆气体和有害气体,仍需加强重视。在加强预报、检测和施工通风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安全防范措施,预计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事实证明,经过1个月的自然排放,米林隧道横洞的气体排放逐渐减弱,至8月份不再有气体涌出,与预测分析情况一致。
米林隧道横洞施工发生气体突涌事件后,采取了如下处置措施:
1)应急处理
立即暂停洞内一切施工,撤出洞内所有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切断洞内的施工用电,并向洞内持续通风;组织现场勘查,制订了加强通风、加强监测、疏散现场人员、加强安全防范等应急措施。
2)加强前地质预报
组织现场调查,及时对隧道区域的地质情况和勘察设计资料进行了复查分析,针对这种片麻岩隧道出现的气体问题,组织进行分析。
采用地质调查法、物探法、钻探法等手段提前探明前方气体富集情况,预测有害气体涌出量,通过前探孔提前释放有害气体。
3)建立有害气体自动监测、报警系统
在施工现场立即建立瓦斯、H2S自动监测报警系统,对气体浓度、涌出量和隧道内风速进行监测;同时现场设置专人负责对出现气体的工点进行巡查,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对自动监测的数据进行校核。
根据监测内容设定预警值作为施工安全判别标准,施工中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不同的响应措施。
4)有害气体限处理
米林隧道横洞内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是瓦斯和H2S。其限处理措施见表2和表3。
表2 米林隧道横洞瓦斯体积分数限值及限处理措施[4]
地点限值/%限处理措施低瓦斯区任意处05限处20m范围内立即停工,查明原因,加强通风监测局部瓦斯积聚处20限处20m范围内停工,断电,撤出施工人员,进行处理,加强通风开挖工作面风流中10停止电钻钻孔15限处停工,撤出施工人员,切断电源,查明原因,加强通风等回风巷或工作面回风流中10停工,撤出施工人员,进行处理爆破地点附近20m风流中10严禁装药放炮局扇及电气开关10m范围内05停机,通风,进行处理电动机及开关20m范围内15停止运转,撤出施工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表3 米林隧道横洞硫化氢体积分数限值及限处理措施[5]
地点限值/10-6限处理措施隧道内任意处<>
根据瓦斯和H2S的性质着重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强施工通风
针对隧道施工掌子面出现的气体,采取24 h不间断压入式通风稀释。加强通风设备配置,确保有足够的通风能力。在确保无有害气体聚集的前提下,回风巷瓦斯体积分数<>[8]、H2S体积分数<>-6[9]的条件下可继续施工。
②采用弱碱性溶液进行爆破和喷洒
因不明气体中含有H2S,采用NaHCO3溶液制作炮泥和水袋进行水压爆破,洞内也喷洒NaHCO3溶液降低气体浓度。
米林隧道横洞突涌气体中主要含有易燃易爆CH4和有毒的H2S,该气体为无机成因的深部构造裂隙气,预测短期内可逐渐消散。通过加强前地质预报、建立有害气体自动监测报警系统,并采取压入式通风、弱碱性溶液爆破和喷洒、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等措施,后续施工得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