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ES5318-8MC12性能介绍6ES5318-8MC12性能介绍
上海诗幕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从事品自动化设备研发及销售的企业,对各大自动化产品有着强大的优势,并且对优势产品有着大量的备货。与欧洲及从事电气的各大公司有着良好的协作关系。
上海诗幕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是*从事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销售和集成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西门子工控领域,公司以精益求精的经营理念,从产品、方案到服务, 致力于塑造一个“行业*”,以实现可的发展。 多年以来,公司坚持“以客户为本,与客户共同发展”的思想, 全力以赴为工矿用户、设计单位、工程公司提供高、高性、高可靠性的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不仅仅销售的产品”是公司每个员工的工作信条, 在为客户提品和方案的中,我们愿意倾听客户,和客户共同完善, 不断服务,越客户的期望。以此为基础,我们追求客户、厂商和员工三方的共赢。 本公司与德国SIEMENS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部门的长期紧作中, 建立了良好的相互协作关系,在自动化产品与驱动产品业务逐年成倍增长, 为广大用户提供了SIEMENS的新的技术及自动控制的佳解决方案。 上海诗幕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具备以下产品优势 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西门子屏,西门子工业以太网, 西门子数控,西门子高低压变频器,西门子电机驱动等等。
6ES5318-8MC12性能介绍6ES5318-8MC12性能介绍
S7-200PLC中断指令介绍
中断指令有4条,包括开、关中断指令,中断连接、分离指令。指令格式如表1所示。
1. 开、关中断指令
开中断(ENI)指令全局性允许所有中断事件。关中断(DISI)指令全局性禁止所有中断事件,中断事件的每次出现均被排队等候,直至使用全局开中断指令重新启用中断。
PLC转换到RUN(运行)时,中断开始时被禁用,可以通过执行开中断指令,允许所有中断事件。执行关中断指令会禁止处理中断,但是现用中断事件将继续排队等候。
2. 中断连接、分离指令
中断连接指令(ATCH)指令将中断事件(EVNT)与中断程序号码(INT)相连接,并启用中断事件。
分离中断(DTCH)指令取消某中断事件(EVNT)与所有中断程序之间的连接,并禁用该中断事件。
注意:一个中断事件只能连接一个中断程序,但多个中断事件可以调用一个中断程序。
表1 中断指令格式
LAD
STL
ENI
DISI
ATCH INT,EVNT
DTCH EVNT
操作数及数据类型
无
无
INT:常量 0-127
EVNT:常量,CPU 224: 0-23; 27-33
INT/EVNT数据类型:字节
EVNT:常量, CPU 224: 0-23; 27-33
数据类型:字节
6ES5318-8MC12性能介绍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产生 上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工业控制了。但由于计算机技术本身的复杂 性,编程难度高、难以适应恶劣的工业以及价格昂贵等原因,未能在工业控制中广泛应用。当时的工业控制,主要还是以继电—器组成控制。 1968年,美国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制造公司(GM),为适应汽车型号的不断翻新,试图寻找一种*的工业控制器,以尽可能重新设计和更换继电器控制的硬件及接线、时间,成本。因而设想把计算机的完备功能、灵活及通用等优点和继电器控制的简单易懂、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结合起来,制成一种适合于工业的通用控制装置,并把计算机的编程和程序输入加以简化,用 “面向控制,面向对象”的“自然语言”进行编程,使不熟悉计算机的人也能方便地使用。即: 硬件: : 灵活 简单 针对上述设想,通用汽车公司提出了这种*控制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名的“GM10条” ): 1 编程简单,可在现场修改程序序 2 方便,好是插件式 3 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柜 4 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柜 5 可将数据直接送入计算机 6 在成本上可与继电器控制柜竞争 7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 8输出可以是交流115V,2A以上,可直接驱动电磁阀 9 在扩展时,原有只要很小变更 10 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能扩展到4K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GEC)首先研制*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并在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装配线上*,从而开创了工业控制的新局面。 接着,美国国MODICON公司也出可编程序控制器084。 1971年,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台可编程序控制器DSC-8。1973年,西欧也研制出了他们的台可编程序控制器。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制,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早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为取代继电器控制线路、存储程序指令、完成顺序控制而设计的。主要用于:1. 逻辑运算 2. 计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均属开关量控制。所以,通常称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进入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PLC采用了通用微处理器,这种控制器就不再局限于当初的逻辑运算了,功能不断增强。因此,实际上应称之为PC——可编程序控制器。 至80年代,随大规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以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构成的微机化PC了惊人的发展。使PC在概念、设计、性能、价格以及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不仅控制功能增强,功耗和体积减小,成本下降,可靠性,编程和故障检测更为灵活方便,而且随着远程I/O和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以及图象显示的发展,使PC向用于连续生产控制的方向发展,成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一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