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缝胶低温拉伸。把试样置于低温装置中保温不少于4h后,安装在拉伸试验机上。以005mm/min速度拉伸试样,试验过程保持规定的试验温度。完成规定的拉伸量(如50%、*等)后,在30min内把试样取出。(3)重压缩。取出试样后,观察试样中、试样与水泥混凝土块连接面之间有无明显的裂缝。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把试样侧翻过来(即一块水泥混凝土块在底面,一块水泥混凝土块在顶面),置于室温使灌缝胶在顶面水泥混凝土块的重力作用下重新压缩回原样。(4)重拉伸。同(2)低温拉伸过程。(5)结果评价。在达到要求的拉伸次数后,在30min之内将试样从拉伸试验机中取出,立即检查试样是否有裂缝出现,当裂缝大于64mm时,判断试样失效。
根据各国或地区的技术标准,基质沥青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当地的气候条件影响,通常采用道路上常用的普通沥青或软一等级的普通沥青[2]。 橡胶沥青试验结果分析3·1加入胶粉对沥青胶结料性能的影响。加人胶粉后,橡胶沥青的针人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基质沥青降低一个等级。橡胶沥青的软化点提高到60。c左右,比基质沥青有显著的提高;加人胶粉使胶结料的针人度降低、软化点提高,说明其高温稳定性得到提高,即加人胶粉对基质沥青起到了很好的改性效果。
由于70#重交沥青灌缝后不能保持稳定,无法进行试验,故仅选取道路密封胶、SBS改性沥青和SBR改性沥青3种材料进行模拟。借鉴国外拉伸和劈裂试验环境,选择0℃和15℃两种温度情况进行试验测定,结果如表8所示。
从粘附性模拟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不论5mm还是10mm缝宽,几种材料的粘结抗拉强度都差别不大,材料伸长率也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温度变化对其影响则非常明显,温度升高,粘结强度下降,材料伸长率增加。
灌缝胶浸水低温拉伸试验将制备的低温拉伸试件放在常温的水中,浸水96h后,取出晾干进行拉伸试验。,根据经验,某些软化点很高的灌缝胶,它的流动试验所得流动值并不低;反之,也可能出现有些软化点并不非常高的灌缝胶,它的流动试验所得流动值并不高的情况。所以说,软化点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灌缝胶在高温时的流淌程度,流动值才是评价灌缝胶高温性能的关键指标。灌缝胶常见的破坏就是低温开裂,所以低温拉伸是反映灌缝胶性能的关键指标。178℃条件下拉伸50%通过5周,D3405要求灌缝胶在-29℃条件下拉伸50%通过3周。D6690对应的类型类型2的拉伸要求没有变化,类型3增加了浸水拉伸试验,类型4的拉伸量规定为200%。
灌胶的相容性试验只是规定了马歇尔试件级配采用AC-20,并没有对集料、沥青、油石比、击实次数等做出规定,试件成型后还需要切割,制备难度很大,试验结果是否相容没有给出判断标准。对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灌缝胶评价方法的探讨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建议采用5个试验方法用于评价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灌缝胶的性能,分别是锥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流动试验、弹性试验和低温拉伸试验。41锥入度试验目前国内少量的灌缝胶试验中,都是采用针入度试验,但是灌缝胶中常有较大的橡胶颗粒等物质,用针入度容易影响试验结果,故ASTM采用通常用于测定润滑脂锥入度的试验方法来测定灌缝胶的锥入度。标准锥的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消除橡胶颗粒的影响。
相对应的国际标准是ISO2137,对应我国*标准《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试验》(GB/T269)[13]。按照我国国标,确定标准锥要求如下:标准锥由镁或其他适宜材料制造的圆锥体和可拆卸钢尖组成,其尺寸和公差如图4所示。标准锥质量为1025±005g,锥杆质量为475±005g。由刚性杆组成的锥杆其上端有一“台阶”,其下端有一连接锥体的适当结构。外表面应抛光,使其非常光滑。洛氏硬度HRC54~60,表面粗糙度Ra02μm~03μm。42软化点试软化点试验是我国评价沥青高温性能的常用指标,也常用于评价灌缝胶的高温性能,试验简单易操作,故建议采纳。
裂缝的类型按产生原因分为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 其中非荷载型裂缝包括温缩裂缝,反射裂缝和施工裂缝[7·9],按沥青路面裂缝破损程度分为轻度裂缝、重度裂缝、宽缝[10一。沥青路面裂缝的处治方式有多种02一巧],包括微表处、稀浆封层、碎石封层、罩面、灌缝等。SHRP-H一358计划〔16]研究表明,灌缝填封裂缝是所有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中效益费用比优的处治方式。近几年来,灌缝作为一种有效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已经为各地道路养护部门认可,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taldtg5777宜家()投资有限公司12日宣布,召回1999年至2016年间在市场上的马尔姆等系列抽屉柜。对陶企来说,这种利润亏损的痛苦首先来自成本的。这一用法始于,早期的动画、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的,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被称为是二次元,关乎产品性能,国星绝不凑合!关乎产品技术,国星绝不放松,所以,我们涨价了!此次涨价是国星为客户利益而进行的合理,所以想要良好发展,木门企业踏出的每一步都必须要谨慎!二、发展不能操之过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飞速发展态势,